好雨知时节,春季养生开启了
好雨知时节,春季养生开启了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节气饮食是民俗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将它与养生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它是中医养生值得去继承和发展的东西,《中国临床营养网》特邀陕西中医药大学慢病食疗养生团队辛宝教授将在今后每个节气推出一篇节气养生的理论和应用文章,希望与大家共同学研交流。今天是雨水,距离上个节气立春已经15天了(见上文)。春节的假期彻底结束了,今天谈养生很有意义,百业复工,万物复苏,无论从人事、健康管理上来讲,都是可以为春季乃至一年的养生做规划的时候了,所以我们也要多谈谈具体的春季养生方法。01先说雨水物候环境对人的影响好雨知时节,古人写的很好,在传统文化的体系里,雨是春季应有的标志,《尔雅释天》对雨的形态、形象和发生时节进行了描述,很有意思,它说雨为霄雪。暴雨谓之涷(dong),小雨谓之霡(magrave;i)霂(mugrave;),久雨谓之淫,淫谓之霖,济谓之霁,其实可以看得出来古人结合春季物候变化对这时候的雨与水是有界定的,雨水的雨是与其他季节的雨有区别的。《释名》说雨,辅也。言辅时生养,春季的雨水是伴随冬春交替,与天时变化相随,调节、辅助万物生养的自然的恩赐。《管子形势解》雨者,濡物者也。所以春季的雨水对于农事活动、对于养生来说绝对是好事,雨水和下一个节气惊蛰(古代惊蛰是春季第二个节气)其实都是阴阳交替,初春乍暖还寒,万物萌而待生的时节,节气养生要充分考虑自然界的物候变化,所以从雨水开始做好到下个节气整个一个月的养生和健康管理很重要。雨水节气养生,还是要结合春季天气地理自然界的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物候,调节自身生活方式。必须要结合寒热温燥下雨等气候变化,随时调节衣食住行,行立坐卧,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才是真正对节气养生里中医养生的大原则。而现在好多养生推送里面简单片面的解读雨水,认为这个时候可能因为下雨而导致外感湿气入里,养生要祛湿等等的说法基本都是望文生义,曲解节气和中医了。02雨水节气对于养生有什么意义雨水节气的养生还是要看上篇的推送,结合春季也就是进行养生特别是运动修养生息的最佳时机这个观点。从外来讲寒热交替导致气温变化反复,一些慢性疾病要有预防疾病的科学意识,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劳、注意休息等,雨水与单纯的立春讲春季养生趋势不同,雨水开始要人们真正进入春季养生的状态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时候开始整个春季能调养到位,阴阳和调,气血充沛,全年就会很少罹患各类内科疾病,对传染病比如疫情的抵抗力也会增强。所以雨水与惊蛰节气绝对是一个养生重要的节点。这个时候从外要防风寒,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要以保暖防止风寒侵袭为原则,(不过寒热气候会在雨水后逐渐稳定,到真的暖和了也就没有必要通过春捂防止风寒了)。另外,雨水节气是当春乃发生的时节,养生要从内而言,更要培养自身气血这些物质基础,让它们做到生化有源(通俗来就是给身体打好基础,调养脾胃,缺啥补啥),这样才会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而且这个时节人们因为节假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比较大,身体状态多少会有些小问题,所以更要调整健康生活、培育正确的健康理念、计划良好保健方式,为一年的健康做准备。03雨水养生的古代习俗对现今保健的启示一是衣物增减也就是春捂的问题。民谚说春捂秋冻,二月八月乱穿衣。现在不像古代,人们保暖调节体温的方式多样,其实春捂的重点就是可以看天气预报,不必拘泥,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未雨绸缪是完全可以的,但老人幼儿体弱者务必注意寒热交替下的保暖,防治感冒、消化不良、心肌梗塞、中风、呼吸系统疾病等,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也就是说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由于春风比冬风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款式,既挡风,又透气。但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汗出当风反而不好。一般来说,以身体的耐热限度,到15℃以上气温定了,再春捂就没什么意义了。至于捂的部位问题,个人觉得也不要拘泥,可以重点照顾好头颈与下肢,也就是捂两头,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可参考。如果天气逐渐转暖,在减衣的时候应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即先减上半身的衣服,再减下半身的衣服。但在减衣的同时同样要注意,在减上半身衣服的同时,还要做好背部保暖,如可先将棉袄换为棉背心。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云春末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所以,老年人别忘做好背部保暖。二是调理脾胃,前面也说了雨水节气养生就是从内而言全面照顾脾胃功能。首先,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就好像健康生命发育成长的土壤一样,所以中医五行学说中脾胃属土,代指的是整个消化系统功能,要把这块土地培育好了,人才能健康长寿,反过来如古代医家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丛生,春季调养脾胃一定要从脾胃功能,其他脏腑对脾胃的影响,饮食对消化吸收的意义等着眼点入手,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本草衍义总论》说: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可以作为脾胃调养的原则参考,要纠正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食物要多样,营养要均衡。戒烟限酒,少吃辛辣、生冷粘杂食物,只要可能伤及脾胃的东西包括生活方式(比如外卖外食、暴饮暴食、熬夜夜食等)都要尽量消除,回复到正常生活方式。立春天气转暖,养生保健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应该注意保护刚刚开始生发的阳气,一方面仍然要注意保暖,另外一方面可以吃些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帮助阳气生发,就像保护幼苗一样,既不使它收到寒气的侵袭,又能帮助它开始适应性的成长,这个时候民间的咬春习俗,建议多吃一些有生发特征(比如形态、气味)的食物,其实也是为了帮助阳气的生长,如豆芽、韭菜、各种芽菜等。这个时候中医强调不要吃一些酸收还有过寒的食物,也都是从保护阳气,主气生发的角度考虑。2022雨水辛老师建议:需要调整作息,每逢季节交替,人们都容易昏昏欲睡。最近春节假期长期宅家,作息时间容易不规律。其实,睡眠时间过长和过短都对健康不利。春季养生应当克服季节变化对睡眠的影响,注意早睡早起,劳逸结合。雨水过后,天气乍暖还寒,气候变化不稳定,万物勃发,从人生物的本能上也影响,所以情绪容易波动,变得躁动易怒,要注意与情绪相关的如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的防治。要保持心境平和,情绪稳定,气血和畅。多户外活动是一个不错的养生选择。天气特别适合运动,要多到户外去,天人相应,顺应万物生发,选择一些有益自身身心的运动方式,注意有度、有序、有恒,锻炼身体,调整身心。
TAG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并发症霉菌性阴道炎反复发作的防治方法
暴发性肝衰竭是什么
特指肠道蠕虫病的中医疗法